液氮深冷箱常用于金屬工件深冷處理、材料低溫性能測試等場景,其降溫速度直接影響加工效率與工件質量。不少用戶遇到過這樣的問題:原本能在 1 小時內從常溫降至 - 120℃的設備,突然需要 3 小時甚至更久才能達標,不僅延誤生產進度,還可能因降溫不及時導致工件性能不達標。其實這類問題多源于設備關鍵部件或操作細節的異常,按以下 4 個方向排查,通常能快速找到癥結。
一、原因 1:液氮供給 “斷檔”,管路堵塞或壓力不足是主因
液氮深冷箱的降溫依賴穩定的液氮輸入,若液氮供給出現問題,降溫速度必然放緩。常見問題包括:液氮儲罐壓力過低(低于 0.3MPa 時,無法滿足設備供液需求)、供液管路堵塞(液氮中的雜質或結冰導致管路狹窄)、電磁閥故障(無法正常開啟或關閉,導致供液量不足)。
實操排查步驟:
-
檢查液氮儲罐:查看儲罐壓力表,若壓力低于 0.3MPa,立即開啟增壓閥(緩慢增壓至 0.4-0.6MPa,避免壓力驟升損壞管路);同時檢查儲罐液位,若液位低于 1/3,及時補充液氮(補充時需關閉深冷箱供液閥,防止雜質進入設備)。
-
排查供液管路:關閉儲罐供液閥,拆卸深冷箱入口處的過濾器(通常為銅制濾網),觀察是否有雜質、冰霜堵塞 —— 若有,用壓縮空氣(壓力 0.2MPa)反向吹掃,或用無水乙醇清洗后晾干安裝;若管路外壁結霜嚴重(非正常低溫結霜,而是局部結冰),可能是管路保溫層破損,需更換保溫棉并包裹嚴實。
-
測試電磁閥:接通設備電源,在控溫面板上設置 “強制供液” 模式(部分設備有此功能),聽電磁閥是否有 “咔嗒” 的吸合聲;若無聲,用萬用表測量電磁閥線圈電壓(正常應為 220V 或 380V,根據設備型號而定),若電壓正常但電磁閥不動作,說明電磁閥故障,需更換同型號電磁閥。
二、原因 2:保溫密封失效,熱量 “偷跑” 進箱體
深冷箱的箱體采用雙層保溫結構(內層為真空絕熱層,外層為保溫棉),若保溫層破損或門封條老化,外界熱量會持續滲入箱內,抵消液氮的降溫效果,導致降溫速度變慢。很多用戶會忽略這一問題 —— 比如長期開關箱門導致門封條變形,或搬運時碰撞箱體造成保溫層破損。
實操排查步驟:
-
檢查門封條:關閉箱門后,用一張 A4 紙插入門封條與箱體的縫隙,若能輕松抽出且無明顯阻力,說明門封條密封不嚴;觀察門封條是否有裂紋、變形、老化(用手觸摸,若手感變硬、失去彈性,即為老化)。
-
解決辦法:若門封條輕微變形,可加熱吹風機(調至低溫檔)對著變形處吹 3-5 分鐘,同時用手輕輕按壓使其復位;若老化或破損,直接更換同規格門封條(安裝時注意對齊卡槽,避免偏移)。
-
檢測箱體保溫層:開啟設備降溫 1 小時后,用手觸摸箱體外壁(除門把手、散熱孔外的區域),若局部溫度明顯高于其他部位(正常外壁溫度應接近環境溫度,偏差不超過 5℃),說明該位置保溫層破損。
-
解決辦法:若破損位置在箱體側面或頂部,可聯系廠家拆開外層殼體,更換破損的保溫棉并重新抽真空(真空度需達到 10-3Pa 以下,確保絕熱效果);若破損嚴重,建議整體更換箱體,避免因保溫失效導致長期能耗過高。
三、原因 3:負載超出設備額定范圍,“超量” 導致降溫乏力
深冷箱的降溫能力與額定負載(即大可處理工件的體積、重量)匹配,若一次放入的工件體積超過箱體有效容積的 70%,或工件重量遠超額定負載,會導致箱內冷空氣循環受阻,液氮無法快速帶走熱量,降溫速度自然變慢。
實操排查與解決:
-
核對負載參數:查看設備說明書,確認額定負載(如 “有效容積 50L,大負載 30kg 金屬工件”),對比當前放入的工件總量 —— 若超量,立即取出部分工件,分批次處理。
-
優化工件擺放:即使未超量,若工件緊密堆疊(如將多塊金屬板緊貼放置),也會影響空氣流通。正確做法是:用支架將工件分層隔開(每層間距不小于 5cm),避免工件直接接觸箱壁,確保冷空氣能在工件間循環。
-
實測效果:某工廠曾將 50kg 工件(超額定負載 10kg)放入 50L 深冷箱,降溫至 - 120℃耗時 2.8 小時;減少至 30kg 并分層擺放后,耗時縮短至 1.1 小時,恢復正常速度。
四、原因 4:控溫系統故障,“指令” 與 “執行” 脫節
深冷箱的控溫系統由溫度傳感器、PLC 控制器、節流閥組成,若某一部件故障,會導致控溫指令無法準確執行 —— 比如溫度傳感器測量不準(顯示溫度低于實際溫度,導致設備提前減少液氮供給)、節流閥卡滯(無法根據指令調節液氮流量),都會造成降溫速度變慢。
實操排查步驟:
-
校準溫度傳感器:準備一支高精度低溫溫度計(量程 - 200℃~0℃,精度 ±0.5℃),將其與設備傳感器一同放入箱內,關閉箱門降溫至 - 80℃,對比兩者讀數 —— 若偏差超過 3℃,說明設備傳感器失準,需更換同型號傳感器并重新校準。
-
檢查節流閥:斷開設備電源,拆卸節流閥(通常位于供液管路與箱體連接處),觀察閥芯是否有雜質卡滯或磨損;若有,用無水乙醇清洗閥芯,晾干后重新安裝;若閥芯磨損嚴重(如密封面有劃痕),需更換節流閥。
-
測試 PLC 控制器:在控溫面板上設置不同目標溫度(如 - 50℃、-100℃),觀察液氮流量是否隨溫度變化調整(可通過聽管路中液氮流動的 “嘶嘶” 聲判斷,溫度越低,流量應越大);若流量無變化,可能是 PLC 控制器故障,需聯系廠家技術人員檢修或更換。
日常預防:減少降溫慢問題的 3 個習慣
-
定期維護:每周清潔供液管路過濾器,每月檢查門封條密封性和保溫層,每季度校準溫度傳感器,避免小問題積累成大故障。
-
規范操作:嚴格按額定負載放工件,避免超量;開關箱門時動作輕柔,減少門封條磨損;補充液氮時先排凈管路中的空氣,防止雜質進入。
-
記錄數據:建立設備運行臺賬,記錄每次降溫的起始溫度、目標溫度、耗時、負載量,通過數據對比(如發現某批次耗時突然增加 20%),及時發現異常并排查,避免問題擴大。
通過以上排查,多數液氮深冷箱降溫慢的問題都能解決。若排查后仍無改善,可能是箱體真空絕熱層徹底失效或壓縮機故障(適用于帶壓縮機制冷的混合型深冷箱),需聯系專業維修人員進一步檢測。
本文鏈接地址:http://www.tgoe-bridge.com.cn/1497.html